「細節決定一切」,這句話在歆又室內設計,不僅是理念,更是日常工作中不斷被落實的準則。對我們而言,設計不僅僅是完成一份圖面或裝修案,而是透過每一個被看見或未被注意的細節,來體現空間的質感與靈魂。
正因如此,歆又始終自詡為「細節美學的實踐者」,堅信每一個空間的動人之處,往往藏在那些最容易被忽略的角落。以下我們歸納出五大細節美學實踐面向,帶您深入了解歆又為何能讓每一個空間,都不只是漂亮,而是耐人尋味、歷久彌新。

一、光線配置的藝術:讓自然光說話
空間若無光,就像音樂沒有旋律。歆又在每一個設計案中,最重視的,便是如何讓光線成為空間的主角。我們不僅考慮採光的多寡,更在意光線進入的角度、時間段、以及是否造成眩光或死角。
透過細膩的窗戶設計、帷幕選擇、燈具配置與色溫規劃,我們讓自然光與人工光源互相補足,營造出早晨柔光、午後暖陽、夜晚安定的節奏感。這種光線的安排,能不著痕跡地改變整體氛圍,讓居住者感受到時間流動的溫度。
二、材質層次搭配:每一種觸感都經過思考
視覺是空間的第一印象,而觸感,則是空間的內在記憶。歆又在材質搭配上,始終堅持「層次堆疊、細膩過渡」的原則。從木皮、石材、鐵件、布料、塗裝、到特殊質感漆,每一種材質的出現都經過反覆推敲。
我們不僅考量視覺風格的一致性,更會考慮到居住者實際使用的感受——椅子是否好坐、櫃體是否好摸、桌面是否易清潔。這些材質的選擇與搭配,不僅展現風格,更體現對生活品質的尊重。

三、動線與尺度的拿捏:舒服,不來自多,而來自剛好
設計不只是美,更是邏輯。歆又在每一次空間規劃中,最注重的就是動線的合理性與尺度的精準性。一張桌子與牆的距離、廚房三角工作動線的配置、浴室使用空間的轉身半徑,我們都會逐一模擬與修正。
有些空間明明不大,但經過我們精確規劃,卻能創造流暢而開闊的使用感;有些豪宅雖大,但如果沒有適度拿捏,反而顯得空洞、無效。我們追求的,不是越多越好,而是剛剛好的舒服感受,讓空間真正為人所用。
四、收納與機能的整合:藏與露的平衡藝術
實用,是設計的骨架。歆又在機能設計上,從不妥協。從玄關鞋櫃、廚房儲藏、臥室衣櫃到浴室鏡櫃,我們追求的是機能融入空間,而非破壞美感。許多設計案中,我們將收納巧妙隱藏於牆面、走道、甚至窗邊座位中,讓視覺上依然乾淨俐落,卻不失實用性。
此外,機能設計並非一成不變,而是因人而異。我們會根據屋主的生活習慣,例如是否有小孩、長輩、寵物、是否經常料理,來客製每一處櫃體、收納抽屜、插座位置與使用習慣。這樣的設計,是從使用者出發的細節美學。


五、色彩與氛圍的營造:讓空間說故事
色彩,是情緒的語言。一個家的性格,可以從色彩中看出端倪。歆又不盲目追求流行色,而是從居住者的個性、空間採光、材質搭配等多面向思考,為空間定義一種專屬的情緒基調。
有些空間我們採用低飽和的大地色系,營造穩定寧靜的氛圍;有些則用跳色牆、彩色傢俱或藝術掛畫創造活潑個性。再搭配燈光色溫與材質呼應,讓整個空間不只是被「填滿」,而是被「感受」與「記憶」。
從微小細節,構築理想生活
在歆又的眼中,空間設計的價值,不只是完成一間房子的裝潢,而是幫助每一位屋主,實現對生活美學的具體想像。每一塊材料、每一處光線、每一道比例、每一格收納,我們都以最嚴謹的態度來對待,因為我們知道:真正有質感的生活,是藏在看似不起眼的細節裡。
歆又室內設計,不只是空間的塑造者,更是生活細節的守護者。我們用細節,說設計的故事;也用美學,回應您對家的期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