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全球視野詮釋居家美學,讓設計不止於表象,而成為一種生活態度
在喧囂快速的城市節奏中,人們對「家」的定義愈加講究:它不僅是遮風避雨的空間,更是一種心靈安頓的所在,是內在品味與生活風格的延伸。正因如此,空間設計不應僅止於配置與裝飾,而應成為傳遞個人美學與質感生活的語言。
設計總監劉霆文,正是這樣一位將空間轉化為藝術語彙的大師。他擅長運用全球設計語彙與當代生活思維,為每一位業主打造兼具時尚、美感與機能的居所。他相信,設計的本質是「為人而生」,而真正的好設計,應該能讓人住得久、住得舒服,並在日常之中自然流露品味與溫度。

對劉霆文來說,空間不只是擺設傢俱或填補牆面,而是一種能對話的容器,承載著情緒、生活節奏與個人特質。他總是從住者的角度出發,深入了解家庭成員的生活動線、作息習慣、互動模式,再以設計為橋梁,將機能與情感完美融合。
他的設計風格不拘一格,卻始終保有一致的核心精神——「簡而不單、靜中有華」。在他的筆下,即使是原始格局狹長、採光不佳、梁柱突出等「問題空間」,都能化作光影靜好、氣場大器的溫潤居所。這份能力,來自於他對空間邏輯的深刻理解,也來自對材料、光線、比例的極致拿捏。

光影掌握:為空間注入生命感
「光」在劉霆文的設計中,是靈魂的存在。他擅長運用自然光與人造光源的層次設計,讓空間隨時間流轉而變化氛圍。無論是朝北窗的柔光映牆,或天花間接照明所創造出的層次感,都讓居者在日與夜的轉換中,感受光影的節奏與溫度。
例如,他曾設計一處採光條件有限的老屋,透過牆面退縮、開窗置換與鏡面反射,將原本陰暗的廊道轉化為光感明亮的動線區域。這不僅解決了功能問題,更讓空間整體氛圍大幅提升,成為居者最鍾愛的一角。
材質運用:觸感與視覺的對話
劉霆文深知,材質是設計的語彙,能賦予空間獨特的氣質。他善於結合木質的溫潤、金屬的俐落、石材的厚實與玻璃的通透,創造豐富卻不混亂的質感對話。他講求材質的肌理與觸感,常以「溫潤不冰冷」、「層次不雜亂」為準則,讓空間散發低調卻耐看的高級感。
在他的設計中,你不會看到浮誇的堆砌或流於形式的裝飾,取而代之的是精準的比例控制、細膩的材質拼接,以及機能與美感的統一。這種極致克制與講究,讓他的作品即使經年累月,依然歷久彌新、愈住愈有味道。

格局與動線:化繁為簡,釋放空間潛力
每一個空間都有其先天限制與潛在可能,而設計的價值,就是在於「看見可能」。劉霆文擅長在看似不利的格局中找出解法,從格局重塑、隔間比例、動線安排等層面切入,釋放原本被壓縮或浪費的空間潛力。
他重視動線的「呼吸感」,避免讓使用者在空間中感受到壓迫、阻塞或過度轉折。例如在公領域中,會以開放式布局結合視覺延伸手法,讓餐廳、廚房與客廳自然串聯卻區隔分明;而在私領域,則以錯位設計、隱性隔間創造安靜與私密的生活氛圍。
國際視野:將世界美學本土化
身為立翊室內裝修的設計總監,劉霆文不斷汲取來自世界各地的建築與設計靈感,並內化為屬於在地生活的語彙。他熟悉北歐簡約、日式侘寂、義式現代、東方禪意等多種風格,但在實際運用時,從不照本宣科,而是融合屋主背景、生活文化與空間特性,找出最貼近現實需求、又最具風格表達的設計語言。
他說:「設計不是搬運風格,而是轉化生活。」這句話,也正是他設計作品能在風格變化萬千之中,始終保有靈魂與一致性的原因。

設計的終點,是人
最終,無論是華麗或簡約,是現代或經典,設計的核心,始終是「人」。劉霆文堅信,真正能打動人心的空間,不在於它的昂貴程度,而在於它是否貼合生活、是否能在日常中提供安全感與幸福感。
因此,他在設計過程中極為注重與業主的溝通,不僅聽需求,更聽故事。他說:「空間設計,其實是把居住者的人生,轉譯成可居住的樣子。」這份對人的用心,也讓他的每一個作品,總能超越表面的華麗,觸及真正的生活核心。
榮獲「謬思女神雕像獎盃」,是對設計理念的高度肯定。我們不追逐短暫的潮流,而是堅持創造"經得起時間考驗"的經典之作。

設計總監劉霆文,以專業與藝術為筆,以光影與空間為紙,寫下一篇又一篇屬於家的詩篇。讓設計不再只是裝潢,而是生活風格的具現,是一種無聲卻深刻的情感流動。
如果你期待的不只是裝修,而是一次生活的質感升級,一次與風格的深度對話,那麼,劉霆文的設計,值得你親自走進,細細品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