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台灣的室內設計產業中,「原顧」一直是許多設計師最穩定、最信任的客戶來源。他們是過去的老客戶、親友介紹的熟客,對設計師的專業與施工團隊習慣信賴、少有異議,更少討價還價。
然而,數位時代的浪潮終究改變了一切。當原顧也開始學會上網比價、查評價、網路室內設計專業平台、甚至加入裝修社團發問討論,這對於以人情與信任為基礎的室內設計師生態,是一場前所未有的衝擊。
一、原顧變了,是時代的必然
不是原顧變得現實,而是他們「資訊獲取能力提升」了。在以前,裝修資訊高度不透明,價格與工法全靠熟人、口碑、設計師說了算。但現在,只要一支手機、一個社團、一個平台,就能輕鬆獲得裝修報價比較、業主實戰心得、施工照片與評價。原顧不是故意質疑設計師,而是他們身處一個比過去更資訊透明、更怕吃虧的世界。
這是一場新世代結構性的變化,應該沒辦法光靠講情份就能回到過去。

二、一直抱怨「網路客戶素質差」,恐怕在抱怨中,加速被數位世代淘汰
許多設計師常私下抱怨:「網路來的客人都只比價、不懂設計、不尊重專業。」
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?還是設計師自己還沒準備好,要如何用數位方式來說明自己的專業價值?
在網路時代,客戶的「比較與懷疑」不代表惡意,而是因為他們資訊過載,需要被引導。
網路客戶並不是不懂設計,而是你沒有講清楚你的設計能帶來什麼改變。他們不是不尊重你,而是你還沒快速展示出值得他信任的「專業流程」與「具體成果」。與其批評客戶素質,不如反思自己是否給出讓人安心的溝通體驗。若靜下心來想想,你會不會連打電話聯絡都不太擅長?

三、室內設計師經營,必須從「靠人情關係」轉型為「靠信賴體系」
當市場從人情關係轉向信賴機制,設計師必須建立一套能清楚傳遞價值的體系,而非只是靠以前的人情走天下。
轉型的三大方向:
- 學會聯絡:
很多老闆,過往以人脈為生意主力通路,往往沒有學會如何用數位工具來擴張生意,我們長期發現,從一開始的電話連絡,都成為經營的關卡。 - 在短暫的接觸時間中,得到信賴:
過去可能只靠人脈口碑,但現在必須有清楚的作品集、完工實景照、影片紀錄、客戶見證,甚至工地參觀安排,讓你的專業看得見。簡單而言,你必須經營數位品牌,網路信賴。 - 接案程序再修正:
透過合約修正、清楚收款程序、施工進度回報系統,讓每一步程序既利人,也利己。信任才能重新升級為「理性+數位」的合作基礎。

四、比價是契機,不是危機
與其害怕原顧比價,不如把它當成一次品牌升級的機會。當一位原顧說:「你這價格比別人高一些」,其實是在說:「你能不能讓我知道,這價差值得嗎?」
你能不能解釋這套收納系統為何好用?能不能說明你的水電配置為什麼比別人更安全?你能不能給出完工5年後的回訪照片與數據?
會說故事的設計師,才能在比價時贏得價值的認同。

五、設計師的下一步:從人情市場,邁向專業市場
我們曾經仰賴熟人介紹、社區口碑、師傅工法口耳相傳的模式,逐漸轉變成:必須透過網站、社群、影片、評論與數位溝通說服陌生人。也就是說,設計師的角色不只要「會設計」,更要懂「行銷」、「說故事」、「經營信任」。這並不代表失去原有的核心價值,而是將這些價值,用新工具、新語言重新傳達出來。從情感連結,走向「信任架構」,這才是長遠發展的關鍵。
六、結語:時代車輪一直前進,你可以前進,也可以原地不動
面對這個被數位重新定義的設計市場,我們有兩種選擇:
- 繼續抱怨客戶不如從前,懷念原顧的純真年代
- 或是正視改變,用更清楚的專業表達,贏得新時代的尊重
客戶沒有變壞,他們只是變聰明了。而設計師也該從職人時代,走向品牌時代。唯有如此,當原顧再回來找你時,不是因為人情,而是因為你,是他比過所有人後,依然覺得「最值得信任的那個人」。
※裝修策略編輯室,請勿盜用,歡迎連結分享